期货roc指标高级用法:炒股票的最高境界:三分钟改变你的思维,建议每天睡觉前看一遍
大师南怀瑾曾经说过:“看花要将花的精神收到自己的眼神中来,看山水,要将山水的精神放入到自己的眼神中来,不要把自己的精神放到山水上,这叫精神内敛。”
南怀瑾大师的眼神直到晚年也还很好,据他说就是这个原因。
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我们着急慌张,撒出去大把大把的精力,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能粘到更多的知识。
但精力越来越发散出去的时候,会明显得感受到,一旦遇到事情,会迫切地希望收回它们,查看学到的知识,而不是根据自身情况去创造解决方案。
这就是南怀瑾先生说的反面,把自己的精神撒了出去,而不是把外物的精神收到自己这里来。
如果出现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的情况,很容易产生“学的知识还不够多”的感觉,就会倒逼自己学更多的知识。于是,精力愈发的不够用,负担愈发地重。
负反馈下,陷入一个恶性死循环。
黑格尔曾经在总结哲学史的时候说过:“历史总是一阵向左,一阵向右,最终又总会出现结合统一的结果。”
下面这个小故事讲透了,让你醍醐灌顶,如果你想股市获得成功,可以看看,对你会有启发。
农耕布织的古代,那时候没有洗衣机,洗衣服都是用手,到了冬天的时候,洗衣服就很容易把手冻伤,所以稍微有钱的人家就会雇人洗衣服或者是找人漂洗。
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一户人家以漂洗衣服谋生,在不断的漂洗过程中,无意之间发明了一种药膏,只要按照一定方法制作出来的药膏涂在手上,就能有效的防止洗衣服被冻伤。
这个时候,有一位商人知道了这户人家的药膏,便开出1000两银子的的价格想要购买这家人的方法,这家人商量了以下,觉得光靠洗衣服,十年也赚不到那么多钱。就把方法卖给了商人。
商人拿到药方后,通过改良包装成一种防治冻伤的药膏。那时候正值国家要打一场硬仗,商人将药膏献给了国王,并告诉国王,使用这种药膏可以有效预防士兵被冻伤,也就不会影响士兵对武器的使用。
敌国的军队没有这样的药膏,最终国王的军队大获全胜。国王十分高兴,封商人做了官,还赏给他了无数的金银财宝。
故事讲完了,你看完故事有什么体会吗?
其实很简单,同样的一个药方,可到了不同的人手里,发挥的价值却是天壤之别,洗衣服的人家只是为了洗衣服不被冻伤,而商人花了1000两银子献给国王,降低了士兵的伤亡,同时赢得了战争,最终还得到了比1000两银子多得多的金银财宝。
这个故事就体现:眼界和格局决定你的高度,机会只是一种契机
你从30楼往下看,全是美景;但你从3楼往下看,全是垃圾。人若没有高度,看到的全是问题,人若没有格局,看到的全是鸡毛蒜皮!
耐心等待市场真正完美的趋势,不要做预测性介入;“时机就是一切”,在恰当的时候买进,在恰当的时候卖出。耐心、把握时机是投资获得成功的诀窍。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他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象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
我们所见到的现象界的一切的本质都是意识(包括人在内),石头和植物都有意识,只是它们还没有产生自我意识,即没有产生所谓的“业识”,我们修行去的就是我们的这个自我意识,把虚幻的我去掉,任何时候不要加一个“我”,这样你看看还有什么事情和人能伤害你,你做什么事情能不成吗?你去掉自我意识的时候,那些固有的贪、嗔、痴、慢、疑五毒的习气就会自然的脱落,这样我们谓之解脱!
大多数投资者在股票投资过程中都有过这样的抱怨:“我知道那是一只好股票,就是拿不住。更有的投资者说,几乎所有翻倍的股票都曾经买过,就是涨一点就卖了。”这个问题实际上是长期投资者面临的真正困难,是长期投资者真正的挑战,是长期投资者成败的关键。
如果道是规律的话,你宁可守着他,决不冒犯。任何冒犯都意味着毁灭,那些前夜的成功者,他们太过于强大,以至于觉得自己可以创造规律,他们以为自己的超人能力能在跨域巅峰之时,可以随意毁掉巅峰,螳螂之臂!最后能留下世人的只有惋惜。
市场交易就是简单的一买一卖,但在这一买一卖的背后,隐含着投机者不同的观念、意识、目的、动机,反映出投机者的价值观、市场交易理念、对待金钱的态度、对待风险的态度等等。市场交易的成败,投机者在金融领域的最终命运,固然受一些偶然的、意外的因素影响,但最根本的深层次原因取决于一个投机者的综合素质,即一个投机者的人生修养和境界。
投机者的修养和境界依赖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对市场的理解,对市场交易中一些重大的原则性问题的认识深度;另一方面是投机者对自我的认识,包括对自己的心理弱点、性格缺陷、思维、行为习惯等主体内在世界的了解程度。这两方面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投机者的自我认识越深刻,对市场的理解就越深入;反之也是。因为市场价格的变化是成千上万投机者观念、心理、情绪碰撞的结果,而这种结果一旦变成现实,又反过来影响人们的观念、心理和情绪,这是一个典型的反射过程。
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生猪期货合约逐渐发挥期货发现价格、规避风险的功能,帮助生猪养殖者通过期货交易行情及时了解未来的生猪市场价格走势,合理调整养殖规模和饲养周期,从而降低生产经营的盲目性,实现稳定增收。同时也满足了猪肉加工企业应对肉猪价格的波动和存储加工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由此可见美国的生猪期货对稳定美国生猪生产、加工和消费市场,促进生猪产业的专业化、现代化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生猪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使养殖业者能回避市场价格剧烈波动的风险,加工和销售企业可通过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生猪期货使得从种猪培育、繁育猪仔、饲养、加工到销售的各个环节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动进行调整。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红肉年鉴”相关数据显示,生猪期货推出后,美国生猪产业市场的波动在生猪期货推出后要小于推出前。
生猪产业规模化
由于生猪期货能及时、准确地反映未来猪肉现货市场的变化,大规模生产者利用自身的技术和资金实力在期货市场规避风险方面更具优势。
在生产分散,现货市场不统一的情况下,生猪期货并不能充分发挥发现价格的功能,美国继1950—1955年出现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后,美1966—1980年依然发生了一次猪肉生产的较大波动,而且持续时间较长长。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技术的出现和生猪养殖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刺激了规模养殖的出现,美国生猪养殖业和加工业开始扩大规模。随着饲养规模的扩大,大的生猪企业充当了行业整合者。通过整合或与小生产者签订长期生产合同的方式,生产的整合者向小生产者提供管理服务、猪仔、药及其他投入品,养殖散户主要投入劳动和饲养设备,最后散户将生猪以固定价格出售给企业。通过这种组织形式,整合企业利用资本杠杆更快地扩大规模。大规模生产者基于低成本和通过生猪期货套期保值来保证利润,从而确立了市场地位。据统计,在美国,存栏量超过1000头生猪的养殖场所占的市场份额从1987年的37%上升到了1992年的47%,到1997年进一步上升到了71%,美国生猪产量第二大的北卡罗来纳州则高达98%。
纵向整合产业链
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生猪产业在纵向整合方面经历了显著的变化。由于生猪期货提供了未来现货的可参考价格,生产者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动进行产量的调整和未来价格的预期,而加工和销售者通过套期保值来规避风险,这使得大的生猪养殖企业和大的猪肉加工企业之间采用生产合同进行交易的方式被普遍接受,并替代了先前的公开市场交易。
以合同的方式规定了生产者交货的数量、交货的地点和时间,价格则主要随行就市,并根据产品的质量或规模给与相应的奖励。在生产合同方式下,大的猪肉加工企业提供管理服务、猪仔、兽医服务和其他投入,而生猪养殖者提供土地、设备和劳动,养殖者收到的是固定回报和生产奖励。生产合同和市场合同成为了美国生猪生产企业和猪肉加工企业的主要交易方式。到1999年,美国已有近60%的生猪是通过多年长期合同和纵向整合的方式进行生产的。
美国生猪产业探索了一条成功的道路,生猪期货加速了行业内规模经营和行业间纵向整合的形成。大规模生产者利用自身的技术和资金实力,通过签订长期合同和纵向整合的方式将同业中的小规模生产者和上、下游企业纳入自己的生产体系。而规模的扩大又反过来促进了技术的进步,使整个产业链的演进进入了一个规模化发展、螺旋式上升的阶段。
生猪期货作为国内第一个畜产类期货品种正处在积极的研究开发之中,生猪期货极有可能成为2010年第一个新的农产品期货合约。了解美国生猪期货对生猪产业的影响,可对我国起到借鉴作用,我国生猪期货的推出或许是我国生猪产业转变的契机。
中美两国生猪期货对比
过去二十年,美国养猪业经历了规模化养殖替代散户养殖的历程。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中美两国养猪业基本情形类似,其中最重要的区别就是中国缺少生猪期货这一避险工具。
美国养猪业有一百年的历史,大规模发展则是从1980年到2000年总计20年左右的时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大概有67万个猪场,到了2008年大幅度减少到6.5万个左右,这也是规模化养殖替代散户养殖的过程,期间诞生了超级猪场。2008年,排名前二十位的生猪养殖企业提供了美国市场50%以上的供应量,而排名第一的企业供应份额占全美的18%,1990年到2000年其销售收入增长了五倍,股价翻了九倍。此间美国猪价同样也经历了大起大落的过程,但公司股价并未受此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