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长期趋势:一周看|股市长期趋势向上优质公司将逐步涌现(8月5日)
投资视点
股市长期趋势向上 优质公司将逐步涌现
市场担忧未来中国宏观经济增速下行,但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的波动率已大幅下降,消费在经济中的占比越来越大,中长期看经济或转向消费驱动。虽然经济增速可能回落,但在全球范围仍属高增速,市场对GDP的担心可能过度。政府积极调动资源平滑经济波动,在更加稳定的经济环境之下,经营较好的高质量龙头企业盈利有望持续增加。当前全球均处于利率下行趋势,未来无风险利率下降的趋势可能更明显,资产从房地产转移到股市是一大趋势,而外资在中国A股的配置较低,往未来看,其对中国的投入才刚刚开始。
在相对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中,会有优质公司逐步涌现,叠加整体利率趋势向下,流动性对股市也较为有利,科创板长期也有望贡献不少优质标的。因此,股票市场长期向上的趋势明确,我们对市场保持乐观。
一周股市
上周中小创相对较强 科创板个股表现活跃
上周市场走弱,中小创走势相对较强,科创板个股表现活跃。上周市场日均成交金额3620亿元,较前一周增加140亿元。从行业上看,上周市场多数行业下跌,表现相对较强的行业有农林牧渔、有色金属、休闲服务。截至上周五(8月2日)收盘,上证综指收报2867.84点,周跌2.60%;深证成指收报9136.46点,周跌2.27%;创业板指收报1556.74点,周跌0.33%。
板块方面,上周农林牧渔、有色金属、休闲服务表现较好。
我们明显看到从1985年1240点到现在2015年18350点,上涨了14.8倍,是一个不断上升的趋势。期间只有2000年-2002年三年出现熊市以及2008年金融危机出现一次大调整,而其后每年均是不断向上的牛市。
再来看A股上证指数;
A股上证指数虽然没有美股指数那么强劲,但总体上也是保持不断向上的趋势。期间1994-1995年是熊市,2001-2005年是较长的熊市,2006-2007年暴涨后2008年金融危机出现大调整,2010-2013年是熊市,2014-2015年又是大涨。到今年6.15日出现股灾后调整至今。年K线上目前显示了长长的上影线。
朋友们也许最关心的是今年年K线的上影线还会收复吗?还会有牛市吗?明年还会有牛市吗?
我想我们先来搞清楚为什么股市总是永远向上的?(以下阐述参考了网上搜索的内容)
股票的点数其实代表的是上市公司的市值,具体说就是金钱(货币的价格)。因此,对于这个命题的答案还要从金钱(货币)的理论中寻找。
货币是什么?以前货币是黄金是白银,但30年代美、英等国家取消货币和黄金的关系后,货币就什么都不是,如果非要说货币是什么的话,那货币只能是国家未来的收益,商品的总量。
一国货币的多少很大程度上是由该国的央行开动印钞机来决定的。自从货币和黄金脱钩后,世界各国的货币供给量就再也不成为一个问题。
货币的发行制度已经决定了货币的总量一定是增加的,因为国家预期他们的收入也是增加的。增加的货币到那里去了,或者说增加的货币被谁赚走了。除了我们普通百姓的收入增加之外,更多的货币是被进行经营的公司获取了。
本栏之前指出,近期市场调整体现的是60日自然周期时窗效应。下一个60日波动时窗在今年5月5日立夏节气前后,届时可关注市场效应。估计5月5日之前的阶段,大盘构成支撑后或会出现一波像样的反弹行情,不排除后市在阶段上逐渐探出支撑效应。
2013年以来,沪指最重要的低点均在20年均线上构成支撑,如2019年1月4日2440点底部,而今年2月4日跌近形成抵抗回升,目前该均线位于2540点上下,估计调整在其之上形成支撑点,股指目前已逐渐跌近该长期趋势线。
该长期趋势线很重要,一般情况下存在较强支撑,如不幸有效跌破,则大盘或陷入较长时间的筑底过程。
按黄智华以前分析,今年5月和11月为周期段,其中5月为2015年5-6月顶部调整以来的5周年,而11月为沪指1990年12月95点历史大底以来的第360个月(30周年),11月会否构成极重要的周期转折点,不妨拭目以待。
(本文主要内容黄智华发表在3月19日《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