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论macd背驰:04【嘉可能缠论】股票期货交易传统课程《指标王MACD》股票期货缠中说禅
两大知识要点:
01:组成结构 ; 02:两种背驰; 03:极限位置 。
一:组成结构
MACD指标也是市场上较为常见的指标类型,
主要由:DIF(快线),与DEA(慢线) ,红绿柱体,与 零轴分界线组成。
MACD因为是根据均线改变过来,采用12日与26日均线,因此,决定了MACD指标的滞后性。虽然滞后,但对于方向的判断,极具参考价值,在市场上号称 —— 指标王 。
如下图所示:
二:两种背驰
指标的背驰,就是指股票的运动方向与指标的运动方向不一致。重点强调这里是指运动方向。而不是具体数值。所有指标的背驰都是这样。因为,正常情况下,股票的运动方向与指标的运动方向是保持一致的。也就是水平线运动。
任何指标的背驰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01:股票向上,指标水平;
(背驰:可以分为趋势背驰和盘整背驰。这样便于理解。)
如果在第一个走势中枢就出现背驰,那不会是真正意义上的背驰,只能算是盘整背驰,其真正的技术含义,其实就是一个企图脱离走势中枢的运动,由于力度有限,被阻止而出现回到走势中枢里。
背弛有级别的问题,一个1分钟级别的背弛,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不会制造一个周线级别的大顶,除非日线上同时也出现背弛。但出现背弛后必然有逆转,这是没任何商量余地的。有人要问,究竟逆转多少?那很简单,就是重新出现新的次级别买卖点为止。由于所有的买卖点,最终都可以归到某级别的第一类买卖点,而背驰与该种买卖点密切相关,所以可以这样说,任何的逆转,必然包含某级别的背驰。
只要你看到某级别的背驰,必然意味着要有逆转。但逆转并不意味着永远的,例如,日线上向上的背驰制造一个卖点,回跌后,在5分钟或30分钟出现向下的背驰制造一个买点,然后由这买点开始,又可以重新上涨,甚至创新高,这是很正常的情况。
从纯粹走势中枢的角度对背驰给出另外的释义。对a+A+b+B+c,背驰的大概意思就是c段的力度比b的小了。那么,站在B这个走势中枢的角度,不妨先假设b+B+c是一个向上的过程,那么b可以看成是向下离开走势中枢B,而c可以看成是向上离开走势中枢B。所谓顶背驰,就是最后这个走势中枢,向上离开比向下离开要弱,而走势中枢有这样的特性,就是对无论向上或向下离开的,都有相同的回拉作用,既然向上离开比向下离开要弱,而向下离开都能拉回走势中枢,那向上的离开当然也能拉回走势中枢里,对于b+B+c向上的走势,这就构成顶背驰,而对于b+B+c向下的走势,就构成底背驰。对于盘整背驰,这种分析也一样有效。其实,站在走势中枢的角度,盘整背驰与背驰,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力度、级别以及发生的走势中枢位置不同而已。
同样,站在纯走势中枢的角度,a+A+b+B,其中B级别大于A的这种情况就很简单了,这时候,并不必然地B后面就接着原方向继续,而是可以进行反方向的运行。例如,a+A+b+B是向下的,而a+A+b其实可以看成是对B一个向上离开的回拉,而对走势中枢来说,并没要求所有的离开都必须按照上下上下的次序,一次向上的离开后再一次向上的离开,完全是被允许的,那站在这个角度,从B直接反转向上,就是很自然的。
那么,这个反转是否成功,不妨把这个后续的反转写成c,那么也只要比较一下a+A+b与c这两段的力度就可以,因为走势中枢B对这两段的回拉力度是一样的,如果c比a+A+b弱,那当然反转不成功,也就意味着一定要重新回到走势中枢里,在最强的情况下也至少有一次回拉去确认能否构成一个第三类买点。而a+A+b与c的力度比较,与背驰的情况没什么分别,只是两者的方向不同而已。如果用MACD来辅助判别,背驰比较的黄白线和柱子面积都在0轴的一个方向上,例如都在上面或下面,而a+A+b与c就分别在不同的方向上,由于这,也不存在黄白线回拉的问题,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黄白线至少要穿越一次0轴。
四、MACD对背弛的辅助判断
MACD,当一个辅助系统,还是很有用的。MACD的灵敏度,和参数有关,一般都取用12、26、9为参数,这对付一般的走势就可以了,但一个太快速的走势,1分钟图的反应也太慢了。如果弄超短线,那就要看实际的走势,例如看600779的1分钟图,从16.5上冲19的这段,明显是一个1分钟上涨的不断延伸,这种走势如何把握超短的卖点?不难发现,MACD的柱子伸长,和乖离有关,大致就是走势和均线的偏离度。
打开一个MACD图,首先应该很敏感地去发现该股票MACD伸长的一般高度,在盘整中,一般伸长到某个高度,就一定回去了,而在趋势中,这个高度一定高点,那也是有极限的,一般来说,一旦触及这个乖离的极限,特别是两次或三次上冲该极限,就会引发因为乖离而产生的回调。这种回调因为变动太快,在1分钟上都不能表现其背驰,所以必须用单纯的MACD柱子伸长来判断。注意,这种判断的前提是1分钟的急促上升,其他情况下,必须配合黄白线的走势来用。从该1分钟走势可以看出,17.5元时的柱子高度,是一个标杆,后面上冲时,在18.5与19元分别的两次柱子伸长都不能突破该高度,虽然其形成的面积大于前面的,但这种两次冲击乖离极限而不能突破,就意味着这种强暴的走势,要歇歇了。
还有一种,就是股票不断一字涨停,这时候,由于MACD设计的弱点,在1分钟、甚至5分钟上,都会出现一波一波类似正弦波动的走势,这时候不能用背弛来看,最简单,就是用1分钟的走势中枢来看,只要走势中枢不断上移,就可以不管。直到走势中枢上移结束,就意味着进入一个较大的调整,然后再根据大一点级别的走势来判断这种调整是否值得参与。如果用MACD配合判断,就用长一点时间的,例如看30分钟。一般来说,这种走势,其红柱子都会表现出这样一种情况,就是红柱子回跌的低点越来越低,最后触及0轴,甚至稍微跌破,然后再次放红伸长,这时候就是警告信号,如果这时候在大级别上刚好碰到阻力位,一但涨停封不住,出现大幅度的震荡就很自然了。例如600385,在2.92那涨停,MACD出现一点的绿柱子,然后继续涨停,继续红柱子,而3.28元是前期的日线高位,结果3.22涨停一没封住,就开始大幅度的震荡。
其后的走势可能有两种分类:
(1)延续上涨走势,走出C中枢,形成三个中枢的趋势走势类型。
(2)因为走势的自同构性,c段内部也会有较为清晰的内部结构,如果c段内部结构完结,其后也可能走出反转走势,此为标准的“小转大”。
缠论中将这个称为小转大,他是的意思是小级别背驰引发大级别转折,所以小转大的走势是没有本级别第一类买卖点的,这种情况在双向交易品种中容易出现,所以一定要引起注意。
因为“小转大”没有本级别的第一类买卖点,所以当走势走出第二类买卖点的时候,一定要提高警惕,前面的走势可能形成“小转大”。
这里我们再来复习一下第二类买卖点,其定义为:某级别中,第一类买点的次级别上涨结束后再次下跌的那个次级别走势的结束点为第二类买点。卖点反之。
实际案例:下图为美元兑日元5分钟图,为小转大的标准案例,该走势为盘整走势类型(a+A+b),b段并没有与a段产生背驰,但其后走出一段次级别上涨段,而后次级别下跌段回调,没有创出新低,为标准的第二类买点。
当走势走出第二类买卖点时,可以预判前期下跌走势为小转大,可以进场买入。
外汇视频课程:1.缠论在外汇黄金交易中的实战应用。2.初学技术分析完整教程15部 3.支撑阻力的寻找视频6部 4.外汇交易核心课56部 5.教你成为MT4交易软件达人19部。